0.13mm2
支持 0.13mm2 - 0.35mm2 线径
78%
将重量减轻多达 78%
30%
减小插针间距
产品系列
|
端子尺寸
|
最小间距
|
最大电流,80°C 下
|
最大振动级别
|
端接类型
|
经验证的线径 (mm²)
|
密封/非密封
|
OEM 规范
|
0.50 mm |
1.27 mm |
4 A |
SG2 |
已压接 |
0.13 – 0.35 (0.22 FLU/FLR) |
非密封 |
LV214/VW75174 |
|
0.50 mm |
1.8 mm |
6 A |
SG4 |
已压接和 FFC |
0.13 – 0.35 |
密封/非密封 |
LV214/USCAR |
|
0.50 mm |
1.8 mm |
3 A |
SG4 |
已压接 |
0.13 – 0.35 |
密封 |
L214/USCAR |
|
0.50 mm |
1.8 mm |
4 A |
振动级别 1 |
已压接 |
0.13 – 0.35 |
密封/ 非密封 |
USCAR |
|
0.50 mm |
1.5 mm |
5 A |
振动级别 1 |
已压接 |
0.13 – 0.35 |
密封/非密封 |
日本 OEM |
此产品资料仅可在桌面端浏览。

全新 - PicoMQS 汽车级小型化连接器系统
- 汽车级稳健性,具有 2 级振动稳定性
- 引脚间距减小 30%,间距为 1.27mm
- 压接长度减少 55%
- 封装重量减轻 78%(与 MQS 相比)
- 空间节省 40%(与 NanoMQS 相比)
- 最小的 LV214 级压接连接
- 0.22 线径,适配电流高达 4 安培
- S 型弯曲焊针设计,引脚长度减少 4mm(长度缩短 42%)
- 易于制造、优质且具有成本效益
按系列划分的小型汽车连接器

PicoMQS 连接器系统在车辆子系统或模块内的连接中使用,这些模块通常称为“黑盒”,包括前照灯单元、方向盘单元和车辆摄像头。此外,PicoMQS 连接器系统可以支持 EV 电池管理系统中常用的平柔性 (FFC) 和柔性印刷 (FPC) 电缆,有助于在紧凑复杂的电池几何形状周围进行布线。
查找 PicoMQS 端子、连接器和接头
基于 TE 非常成功的 MQS 连接器系统,NanoMQS 可提供锁定倒刺端子设计,一旦端子完全插入,就会通过声音和触感将其锁定在塑料外壳中。NanoMQS 设计的引脚间距为 1.8mm,可将 PCB 占用空间减少多达 50%,同时提供高达 6 安培的标称电流容量。NanoMQS 连接器的最高工作温度为 170°C (Ag)。
Find NanoMQS Terminals and Connectors
该密封系统专为部署在严苛汽车环境中而设计,提供引脚间距为 1.8mm 的“无尖刃主体”,可将 PCB 占用空间减少多达 50%。MCON 0.50 系统符合 LV214 的 3 级(有关近距离安装)和 4 级(有关直接发动机安装)要求。它还实现了 IPx9k 级别的防水保护,提供最高水平的防水和防潮性能,并且可以浸没在几米深的水中。MCON 连接器可承受温度高达 170°C (Ag)。
查找 MCON 0.50 端子和连接器
TE Connectivity 的 Generation 50 微型连接器系统提供无尖刃主体和锁定倒刺端子设计,采用防磕碰端子波束几何结构,显著降低了端子推出的风险。该系统支持 0.13mm2 至 0.35mm2 线径以及高达 80N 的 PCB 保持力,同时满足 USCAR 人体工程学要求。
Find Generation 50 Connectors
TE Connectivity 的 0.50 系列连接器系统支持 0.13mm2 - 0.5mm2 线径范围,插针间距为 1.5mm,专为支持高组件密度和汽车级稳健性而设计。接头产品组合包括表面贴装和通孔安装变体,而 0.50 系列连接器重心低,专为实现稳定的表面贴装而设计。此外,这款连接器还采用高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,这意味着它们紧凑且易于配接。
查找 0.50 系列连接器

了解我们的小型化能力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