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来出行趋势将对车辆架构产生深远影响。了解详细信息,马上点击下载白皮书。
下一代出行将被定义为更安全、更可持续、更方便的出行方式。 创新的核心动力是迎接车内物理结构和无线连接改变的挑战,我们的愿景是参与创造这一解决方案。
对于未来的动力总成电气化设计,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电气系统的效率,还有里程、能耗及可靠的充电次数。在这一领域,创新的一个关键点是热管理——实现可支持大功率充电的更轻、更小巧的元件设计。
大功率充电的目标是充电 10 分钟即可支持 300 km 里程。但这意味着相关热负荷将远高于正常电动汽车运行时的热负荷。
350kW
通过 DC 快速充电和 350kW 功率充电(属于大功率直流充电HPC DC),支持电动汽车的远距离行驶。
10 分钟
HPC 的目标是将支持 300 km 里程的充电时间压缩至 10 分钟内。
300km
350 kW 功率充电 ,最多只需几分钟即可充到支持 300km 里程的电量。
传统上,调节器通过降额建模、测量一段时间内的电流负载,来确定端子和连接器所应设计的额定功率,由此推算出继电器和保险丝技术的限度。表面上,这些模型试图模拟电流峰值及其持续时间。然而它们实际基于离散的 RMS(均方根)曲线分布的,这模拟了现实应用中很少存在的静态条件。
这种做法会导致过度设计。加上额外的内置安全裕度以覆盖老化因素,使得整体尺寸过大,重量过重,成本过高。
大功率充电的目标是将 300 km 里程压缩到 10 分钟充电时间,但时间加速因子 16x 等于 256× 散热值。
我们正在推动一种新的方式,实现最真实的电缆及组件规模,以满足行业所需的充电性能。这包括在热模型和电气模型间建立联系,分析任何电气动力总成线路中温度与电流曲线关系。